近两年,盲盒经济火热,除了常见的玩具、影视作品的周边、动漫手办,越来越多行业的商家采用了盲盒的形式销售商品,比如服装盲盒、生鲜盲盒、文具盲盒、旅游盲盒……
盲盒商业模式采用不同组合形式出售,均价低,利润大。并且盲盒为概率机制产品,容易让用户因此上瘾,用户复购率极高。以95后潮玩爱好者为主的消费者,他们有着自己的潮玩专区,消费能力较强,互相分享经验,从中获得认同。
面对正在渗透至民众生活多方面的盲盒经济,深挖盲盒经济带来的令各界商家趋之若鹜的经济效益,探讨盲盒APP产品为何会有如此快的兴起速度,其背后的深沉原因有哪些呢?
买家:
1、博弈性:用已知的固定的成本,去博取更多的精神愉悦。
2、社交属性:进入亚文化圈子,结识志同道合的人,抽到已有盲盒可以和其他盒友进行交换,进行回血,保证了很好的流通性。完成商品与价值观交换与碰撞。
3、收集癖好:这个很容易理解了,收集过水浒卡的筒子们很容易理解。
4、经济属性:稀缺款升值赚钱,由于某些盲盒的稀缺性,它们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就很高,也有一部分狂热粉丝愿意在它们身上花钱。
5、随机乐趣:也许一次意外惊喜的快乐情绪就能抵消好几次失望的沮丧情绪。
卖家:
1、通过不同利润产品的搭配,以综合利润获益,把产品的商业价格大幅度提高。
2、IP衍生品。打造的爆品IP想象可以做授权或者自己拓展到其它业务上。比如印刷到衣物、做动画、游戏等等。
3、清库存,把一些积压的库存商品通过盲盒售卖出去,降低库存,并且回款。
4、推新货。新品上市去测试是否符合用户需求,是否达到一定的满意度。
但盲盒概念也不能随意引入,比如“动物盲盒”的无知冷血和“机票盲盒”的售后圈套等问题频出,无一不告诉我们盲盒经济正步入乱局。我们需要理性看待,助推“盲盒经济”狂热回归健康常态。完善配套服务,对产品负责,对自己的品牌负责,也对消费者负责。
*图片来源于pixabay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